20年多前,德国重振了濒于崩溃的经济,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制造业强国。斗转星移,又到了这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不得不再次重塑自我的时候,但其国内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预示着这并不容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均预计,德国将成为2023年世界上唯一一个收缩的主要经济体。而讽刺的是,就连受到西方史无前例制裁的俄罗斯也将保持经济增长。
德国对制造业和世界贸易的依赖使其特别容易受到全球动荡的影响:新冠大流行期间供应链中断,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导致全球经济放缓。

自2018年以来,德国的制造业产出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停滞不前,这表明其长期成功的模式已经失去了魔力。利率高企、能源昂贵和出口疲软正在拖累德国经济。
日前,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德国8月CPI略有下降,与其他欧盟国家相比,德国8月CPI同比上涨6.4%(上月同比增长6.5%),高于经济学家预测的6.3%。

德国的通胀数据既显示出欧洲央行在控制物价增长方面的缓慢进展,也显示出笼罩整个欧元区的悲观情绪——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已连续四个月下滑。
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经济报告预测,今年全年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0.5%,2023年德国平均失业人数为258万人,失业率将升至5.5%。
且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023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0,经济陷入停滞。今年一季度,德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曾令德国受益的那种全球开放贸易模式已变得不再那么有利。
这种转变最明显的表现是,当时的美国不仅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的盟友也一样如此。英国2016年决定脱离欧盟,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些都标志着大型出口商面临的环境变了。
德国长期的工业繁荣导致其对国内弱点的过于自满,从人口老龄化到僵化的服务部门和官僚主义,再到扭曲的环保主义。

此外,该国在支持汽车、机械和化工等传统行业方面做得更好,而在培育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行业方面却做得不尽如人意
今年3月,德国最知名企业之一、全球最大工业气体供应商林德气体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退市,转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单独上市。
这一决定的部分原因是德国金融监管的负担日益加重。但同时,林德表示,它不想再被视为德国企业,它认为这种联系降低了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Josef Joffe表示,今天的德国正处于另一个成功、停滞和改革压力的循环之中。“德国经济将会反弹,但它有两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它未能将旧工业体系转变为知识经济体系,以及存在不合理的能源政策。”
能源成本正对德国化工等行业构成生死存亡的挑战,甚至使德国出现了去工业化浪潮。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能源成本大幅飙升,尽管欧洲能源价格已从去年的峰值回落,但德国工业仍面临比美国和亚洲竞争对手更高的成本。
德国无法迅速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人口结构。劳动力萎缩导致大约200万个工作岗位空缺。约43%的德国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员工,平均招聘时间接近6个月。

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驳斥了有关德国的悲观预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德国需要改变,但不需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二战后一直让德国受益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德国仍有许多优势。它深厚的技术和工程知识储备,以及在资本货物方面的专长,仍使它能够从许多新兴经济体的未来增长中获利。德国的国债规模低于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将其债券视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之一。
朔尔茨举例说,在政府慷慨补贴的帮助下,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进入芯片行业,如英特尔等公司。他补充道,计划对移民规则进行修改,包括使获得德国公民资格变得更容易,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技术工人。
并且日前,朔尔茨政府决定,批准了一项320亿欧元(约合2535.12亿元人民币)的四年减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