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机器人和机器视觉行业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越南近两年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制造业重镇,这一领域在越南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规模 据越南政府统计,2022年越南机器人及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为8.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最大,约80%左右。 机器视觉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也在扩大。 1 主要细分市场: 工业机器人市场:这是越南机器人最主要的细分市场,占据了机器人产品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产品有: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码垛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切割机器人等 机器人视觉系统市场:与工业机器人配套使用,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可分为:2D视觉系统、3D视觉系统、深度视觉系统等 目前工业机器人和2D视觉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需求扩展,3D视觉系统、服务机器人等其它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2 进口总体情况: 2022年,越南机器人及机器视觉进口额约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左右。2023年前5个月,进口额已超过1.6亿美元。 进口来源地: 中国占比27.13%,日本占比15.93%,韩国占比10.81%,还有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 视觉系统方面,据统计2022年越南进口金额约38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以上。2023年上半年进口额超过2600万美元。 3 市场占比 一、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 按产品类型划分: 焊接机器人约占40%市场份额 装配机器人约占25% 码垛搬运机器人约占20% 其他类型机器人约占15% 按品牌/来源地划分: 日本品牌约占40%市场份额 欧洲品牌约占30% 中国品牌约占20% 韩国及其他品牌约占10% 二、机器视觉系统市场占比 按产品类型划分: 2D视觉系统约占75%市场份额 3D视觉系统约占25% 按品牌/来源地划分: 中国品牌约占40%市场份额 日本品牌约占30% 欧美品牌约占20% 其他品牌约占10% 行业概况 01 发展历程及现状 越南机器人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主要是汽车和电子制造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目前越南已是东盟地区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近8000台。视觉系统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被制造业广泛应用,需求快速增长。 02 行业关键特征及驱动因素 资金及技术门槛较高,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先进产品;本土企业数量较少,以系统集成为主。 驱动因素: (1) 越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对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需求旺盛 (2) 政府大力扶持,出台多项利好政策 (3) 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企业加速自动化进程 03 市场预测和趋势分析 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25年,越南机器人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亿美元。 下游应用领域将持续扩大,汽车制造、电子、食品加工等行业对机器人和视觉系统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服务型机器人和专业领域特种机器人(如农业、医疗等)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3D视觉、深度学习视觉等需求快速扩张。 04 行业战略方式及主要公司 ![]() 发达国家厂商通过在越设厂或建立合资公司开拓市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如ABB、发那科、KUKA等。 欧美、日韩厂商布局逐步加码,推动高端产品进入。如Cognex、基恩士等视觉系统厂商。 本土企业主攻低端系统集成业务,部分龙头企业如越渝科技等开始进军视觉系统研发。 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也在积极部署,如三星、富士康等。 上下游供应链 ![]() 01上游供给情况: 核心零部件及工业控制系统:越南机器人及视觉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及控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来源于日本、韩国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品牌厂商,如安川机电、发那科、西门子、ABB等,本土供应链较为薄弱。 传感器及视觉元器件:部分标准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组件可由越南本土电子厂商提供,但高端视觉传感器和图像处理芯片等仍需进口。 系统集成及软硬件支持、系统集成和软硬件技术支持方面,越南已拥有一批实力较强本土厂商,如:越渝科技、FPT等,可满足部分市场需求。 02下游需求结构: 制造业是机器人和视觉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 (1) 电子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和2D视觉检测需求旺盛 (2) 汽车制造业对焊接、装配机器人和3D视觉导航需求大 (3) 食品加工业对包装、搬运机器人和物体识别需求增长 服务业是新兴的机器人应用市场 电商物流、商业服务等领域对自动化程度要求提高,催生服务机器人需求。 03上下游发展前景 上游方面,未来几年越南仍将高度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 下游需求前景广阔,制造业、服务业等多领域需求持续释放 本土企业有望在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占据一定份额 吸引外资并培育本土配套体系,将是未来关键 客户情况 ![]() 01 目标客户 制造业客户是该行业的核心目标群体: (1) 电子制造业:三星、英特尔、富士康等知名企业 (2) 汽车制造业:vinfast、捷豹路虎等 (3) 食品加工业:高恩、统营食品等当地龙头 物流仓储、商业服务等行业是新兴客户群体: (4)一些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如Lazada、Shopee等 02 B2B客户调研结果 (1) 高可靠性、高精度是制造业客户的核心诉求 (2) 与生产线高度兼容、实现智能互联是重点需求 (3) 低功耗、环保节能等特性也受到较高关注 03 满意度及重要性排序 ![]() ![]() 竞争对手 1 主要竞争对手 ![]() 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1) 日本品牌:发那科、安川电机、欧姆龙等 (2) 欧美品牌:ABB、KUKA、Cognex等 (3) 韩国品牌:现代、LG等 本土品牌起步较晚,实力有限: 例如越渝科技、湄公河视觉等 2 市场份额占比 在工业机器人市场: 日本品牌发那科、安川电机等占据约45%市场份额 欧洲品牌ABB、库卡等约占30%市场份额 中国本土品牌如广州数控、沈阳新松等约占15%市场份额 其他品牌如韩国现代、LG等约占10%市场份额 ![]() 在视觉系统市场: 中国品牌海康威视、大华等约占35%-40%市场份额 日本品牌如keyence、松下等约占30%-35% 欧美品牌Cognex、基恩士等约占20%-25% 其他品牌约占5%-10%市场份额 ![]() 3 竞争格局 整体来看,外资品牌占据主导优势 高端市场被国际巨头把控 中低端市场有本土品牌分食一定市场 未来随着行业壁垒降低,竞争或将加剧 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服务和本地化将是决定因素 中国产品 01 产品优势 性价比较高: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性价比表现突出。 系统集成服务优势:中国厂商在项目实施、系统集成、本地化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更好满足国内企业差异化需求。 产品易用性持续改善:随着技术进步和用户体验重视,中国产品在人机交互、操作简单性等易用性层面有了显著提升。 02 swot分析 ![]() 机遇和挑战 ![]() 01 主要机遇 下游需求持续释放:制造业、物流、服务业等对机器人和视觉系统的需求仍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政策和基金大力支持:政府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并设立产业基金,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人力成本上升催化自动化:随着越南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机器人代替人力将成为大势所趋。 02 主要挑战 技术实力有待提升:越南本土企业在机器人及视觉系统的核心技术储备较为薄弱,高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短缺制约发展:缺乏复合型机器人及视觉专业人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高端技术人才更为紧缺。 产业配套体系待完善:机器人及视觉系统的上下游产业链在越南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群效应有待进一步形成。 03 潜在发展方向和热点领域 人工智能视觉有望成热点:伴随AI、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视觉系统在越南将迎来广阔应用前景。 服务机器人或成新增长点:社会智能化进程推动服务型机器人在商业、餐饮、零售等领域的渗透。 特种机器人需求潜力可期:农业、建筑、安防等专业领域对于特种机器人也存在一定的未来需求空间。 5G+工业互联网或催生新机遇:5G通信、工业4.0等新兴技术与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融合发展值得期待。 市场进入建议 ![]() 1 产品本地化策略 针对越南市场特点对产品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与当地生产线的兼容性。 改善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增加越文等多语种支持,方便当地操作人员使用。 根据制造业主导行业,优化视觉算法和功能组件,提升在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适配性。 增加产品的本地化服务支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 渠道建设建议 借助越南当地经销商的渠道网络拓展业务,发挥渠道伙伴优势。 结合线上线下营销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主要工业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中心,加强本地化服务能力。 参与各类展会活动,了解最新市场动向和需求变化。 3 应对竞争对手的策略 通过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或更完善的增值服务,突出性价比优势。 加大营销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 灵活调整产品功能和服务组合,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4 行业投资建议 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将是大热趋势,加大在智能视觉领域的投入。 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可期,适时布局服务机器人产品线。 注重与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 努力打造本土化优势,保持并扩大性价比优势。 把握市场发展时机,审慎进行产能和营销网络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