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越南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市场总规模较上一年增长15.2%!近年来,伴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在该国的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这一市场总体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细分领域愈加分化,进口产品依旧占据重要份额。 01 市场规模 据越南工业贸易部统计,2023年越南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市场总规模达到8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5.2%。其中,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占比58.8%;智能装备市场规模约35亿美元,占比41.2%。 (数据来源:越南海关数据) 进口总体情况 进口总额约45亿美元,占整体市场的52.9%。 其中IT产品进口35亿美元,智能装备进口10亿美元。 主要进口来源地: (1)中国:约占56.21%的进口额。 (2)中国台湾:约占11.78%的进口额。 (3)泰国:约占7.58%的进口额。 (4)中国香港:约占5.59%的进口额。 (5)新加坡:约占4.13%的进口额。 (数据来源:越南海关数据) 细分市场 1.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 (1)硬件设备:约25亿美元,占IT市场50%。主要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2)软件与解决方案服务:约20亿美元,占40%。涵盖操作系统(收银机及系统、秤量设备及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等)办公软件、企业级应用软件、定制化开发等。 (3)IT服务与外包:约5亿美元,占10%。如系统集成、数据中心运营、云服务、技术外包等。 2.智能装备制造: (1)工业机器人:约10亿美元,占28.6%。主要包括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 (2)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约7.5亿美元,占21.4%。如PLC、DCS、SCADA等控制系统及软件。 (3)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约5.5亿美元,占15.7%。 AGV、智能输送设备、自动分拣设备等。 (4)其他智能装备:约12亿美元,占34.3%。 3D打印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及系统、触摸设备及系统方案、语控设备及系统方案等。 02 行业概况 01 市场预测和趋势分析 2023年越南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市场规模达到9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7%。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增速将达到18%,智能装备制造增速将超过15%。 发展趋势分析: (1)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新IT服务需求旺盛。 (2) 工业4.0持续深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需求快速释放。 (3) 5G商用带动通信设备更新换代,人工智能加速落地应用。 (4) 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增长。 (5) 本土企业发力自主创新,国产替代进程将加快。 (6) 绿色低碳理念兴起,带动节能环保型智能装备需求释放。 02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外资企业在越南设厂,IT产品和通信设备开始在当地市场出现;21世纪初,越南加入WTO后,IT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0年后,智能制造理念开始酝酿并加速推广。2020年后,新冠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加速,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落地应用,带动行业快速壮大。 现状分析 目前越南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市场正处于快车道,但总体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1) IT产品制造实力较弱,主要是低端装配制造。 (2)IT服务行业正逐步崛起,但缺乏强大独角兽企业。 (3) 智能制造装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与装备自主化程度低。 (4) 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行业发展速度。 (5)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行业发展亟需强大人才支撑。 03 行业关键特征及驱动因素 关键特征: (1) 技术密集型。产品及服务更新换代快,需要高强度研发投入。 (2) 资金密集型。生产制造、运营服务所需资金量庞大。 (3) 人才密集型。从研发到运营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 (4) 产业链条长。上下游环节密切关联,需要完整的产业生态。 (5) 市场需求多元。服务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广泛。 主要驱动力: (1) 政策因素: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 需求牵引: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4.0升级带来巨大需求。 (3) 技术突破:5G/6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落地。 (4) 产业配套: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越南已形成一定规模。 (5) 人才驱动:阮晋勇政策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和技术回流。 04 该行业战略方式及主要公司 行业总体战略: (1) 以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重点,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具有越南特色的人才高地。 (3) 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 (4) 加强协同创新,打造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形成规模效应。 (5)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主导企业及其战略: (1) 威能科技集团(本土龙头企业) 重点发展电子政务云服务、大数据中心等,成为数字政府建设主力军。 (2) 越芯科技公司(国家力推的半导体芯片企业) 深耕芯片设计和制造,填补国产芯片在智能装备领域的空白。 (3)富泰科技集团(台商在越投资的IT巨头) 凭借在制造业及服务业IT应用的优势,主攻工业4.0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 (4) 传捷科技公司(美资企业) 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优势,重点发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 三星电子(韩资跨国企业) 依托在越南的庞大业务版图,大力部署5G基站和工厂智能制造装备。 03 上下游产业链 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产业链条极为庞杂,横跨多个领域,上下游环节密切关联。 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需求端 上游供应链 (1) 电子元器件供应商:CPU、芯片、存储器、电阻电容、线路板等基础元件制造商 (2) 软硬件系统供应商: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软硬件提供商 (3) 智能装备零部件供应商:机器人部件、传感器、控制系统等 (4) 基础软硬件设施供应商:网络通讯设备、数据中心设备提供商等 下游需求端 (1) IT产品制造商:电脑、手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制造企业 (2) 各行业企业:制造业、金融、通信、医疗等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 (3) 政府机构: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4) 个人消费者:终端设备消费和互联网应用等新兴需求 上游供给情况 关键电子元器件依赖进口:越南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芯片、存储器、印制电路板等关键元件的本地供给能力,极度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日韩及美国厂商。 基础软硬件产品主要外资垄断: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市场基本被微软、英特尔、戴尔、惠普等跨国公司主导。 网络通信设备供应商以国内品牌为主:越南网络通信设备供应主要来自本土品牌如Viettel、FPT、VNPT等,充分受益于运营商基础设施投资。 智能制造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仪器、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80%以上需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 下游需求结构及驱动力量 (1)下游需求结构 IT产品制造:占需求的30%左右,主要来自于电子制造企业。 企业级需求:约占40%,涵盖制造业、金融、通信、零售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政府及公共服务:约占15%,包括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交通运输等领域。 个人消费需求:约占15%,主要是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应用等新兴需求。 (2) 驱动力量分析 工业4.0进程持续推进,推动工业软硬件系统和智能制造装备需求。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新型IT产品和服务需求。 新冠疫情之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催生了大量新的IT设施需求。 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对IT硬件设备、运营支撑系统需求强劲。 越南政府加大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帶動大量政府系统及设备采购。 5G网络建设推动配套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更新换代。 04 客户情况 01 目标客户分析 按性质分类: (1) B2B客户: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及事业单位等组织性客户 (2) B2C客户:个人消费者、自由职业者等 按行业分类: (1) 制造业: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化工制造等行业企业 (2) 现代服务业:电信、金融、物流、零售等服务性行业 (3) 政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集团 (4) 其他行业:教育、医疗、建筑等行业 02 B2B客户调研结果 通过网络调研,84.6%的企业客户对产品性价比很重视 78.2%的企业客户表示,优质完善的售后及技术支持服务能极大提升他们的产品体验和品牌忠诚度。 69.7%的客户认为产品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系统安全性是他们购买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03 客户需求重要性排序 04 客户分层及应对策略 重点大客户:包括大型企业集团、政府单位和运营商等,对产品质量、技术服务有较高要求,采购规模大。应为其提供高品质专业服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核心行业客户:制造业、金融业、电信业等关键行业的企业客户,需求独特,产品需要个性化定制。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灵活度和针对性,增强客户粘性。 一般中小客户:采购频率较低,价格敏感度较高。可适当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基础化服务和优惠政策,扩大市场渗透率。 新兴领域潜在客户:密切跟踪新兴行业和新业态发展需求动态,及时推出满足其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05 竞争对手 越南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竞争格局: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本土企业 (1)威能科技集团(Vingroup) 越南科技龙头企业,专注于电子政务云、大数据中心等IT服务 (2)越芯科技公司(ViettelIC) 国家力推的芯片制造企业,拥有自主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 (3)AIG集团 主攻智能制造设备领域,成为本地化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头部企业 外资跨国企业 (1)三星电子 已在越南拥有大量制造基地,大力部署本地智能制造体系,包括5G工业网络、机器人生产线等 (2) 微软 凭借Windows、Office等长期领先优势,在越南政府和企业市场占主导,云计算及人工智能业务增长迅猛 (3) 华为 在越南5G基站和通信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通过“云+网+端”全栈产品积极拓展ICT业务。 市场份额占比: 威能科技集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 越芯科技公司市场占据20%份额 AIG集团市占率约18% 三星电子市场占有率约15% 微软市场份额约12% 华为市场占有率约10% 渠道布局 直销为主,辅以分销渠道。大型企业主要采取直供大客户的模式。 线上渠道占比逐年提升,电商平台、官方网站销售蓬勃发展。 线下实体店仍是重要销售渠道,集中在电子城、IT专业市场等。 本土企业更注重建立自有直营营销网络;外资企业多采取代理分销模式。 竞争格局 当前格局 整体呈现本土与外资企业相互竞争、错位发展的格局。 IT服务领域,本土企业凭借本地化优势占据优势;硬件市场仍被外资品牌垄断。 从区域分布看,北部与南部两大产业带集中度较高。 发展趋势 巨头企业通过并购、生态系统建设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 行业头部集中度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加速横向整合,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中小企业将通过细分垂直领域突围,形成错位发展新格局。 产品同质化问题加剧,企业将注重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生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潜在新竞争者 (1)本土科技企业不断崛起,有望在特定领域突破重围。 (2)新兴IT企业借助新技术和新业态迅速成长。 (3)大型制造业集团凭借资金和渠道优势进军这一领域。 06 中国产品 中国工业节能及清洁技术产品在越南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01 产品分析: 5G通信设备领域,中兴、华为等企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占据全球份额前列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日益成熟 云服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产品也逐渐占据优势 02 易用性分析: 中国产品善于结合用户习惯优化产品交互和使用体验 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界面等逐渐与本地化趋同 智能硬件通过语音控制、手势交互等方式提高易用性 对新兴市场消费者使用习惯和需求反映敏捷 03 性价比优势: 凭借大规模生产和市场规模效应,中国产品性价比领先 同质产品普遍价格低于欧美、日韩同行30%-50% 3C数码、智能硬件等大众消费品格外具备价格优势 中高端产品随着质量提升,性价比优势逐步扩大 04 SWOT分析: 07 主要机遇和挑战 该行业当前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同时也有不少发展机遇,具体分析如下: 主要挑战: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足:越南在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核心基础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度依赖外国技术,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高端复合型IT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成为行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产业链条配套不完善:电子零部件、智能装备的产业链缺乏有力支撑,制约了IT与智能制造业协同发展。 市场缺乏头部企业引领:尚未涌现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缺乏市场组织者和规则制定者。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通信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主要机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南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发展,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为行业注入持久动力。 国内市场需求旺盚:工业智能化改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需求快速增长,为众多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 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一些电子信息制造业有望向越南转移,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新技术快速迭代创新:5G/6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给该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 产业生态日趋成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IT及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配套支持。 潜在发展方向与热点: 核心技术突破与进口替代:芯片设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装备升级: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精密检测设备等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6G网络、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将是重点投资领域。 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面向电子商务、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数字服务平台和智能应用系统。 工业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将成为热点重心。 发展智能终端及物联网:将加大对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终端等产品的创新力度。 行业发展策略 加快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加大与国内外高校深度合作,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环节:选择若干战略领域,集中资源实现突破,逐步摆脱"卡脖子"窘况。 并购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并购等方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速形成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品:顺应节能环保潮流,提升产品能效水平,发展绿色低碳智能装备。 打造专业化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采取集中化发展模式,加速构建专业化产业集群。 08 市场进入建议 越南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企业竞相进入。但这一市场也充满了激烈竞争,本土企业与外资巨头你来我往,错综复杂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对于准备进入该市场的企业而言,需要审时度势,制定周密的战略规划,做好全方位准备,方能在这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 产品本地化策略 做好产品设计本地化,针对当地用户习惯和实际使用需求,优化产品交互设计、功能配置等。 实现产品功能定制化,为大客户提供产品深度定制服务,满足不同行业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遵从本地标准认证,确保产品及服务符合越南相关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提升产品技术支持本地化,培养本地销售、技术支持人员,消除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采用本土化软硬件和系统,在不影响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本地化的软硬件基础组件和系统配置。 渠道建设建议 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在电子产业园区、主要城市等设立销售和服务网点,实现高效覆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社交营销:建立专业的电商平台和社交账号,实时响应线上交易和营销。 与代理商和分销商建立合作:吸引当地渠道商入股或建立分销关系,利用其渠道优势快速切入市场。 建立直供大客户的营销团队:重视对政企客户和大型制造商等头部客户的直接营销和服务。 利用大型展会等推广平台:参加越南本地重要IT及制造业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曝光度。 竞争对手促销策略分析 本土企业注重品牌形象和本地营销网络建设,强调本地化服务优势。 外资巨头依靠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大力拓展直供大客户业务。 部分企业在电商平台设立官方旗舰店,线上线下并举开展促销活动。 一些公司采取技术赠券、促销手段直接拉动终端销售。 不乏利用传统媒体广告和互联网社交媒体进行品牌宣传的做法。 投资建议 (1) 重点投资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型IT服务系统 (2) 加大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等制造业投资 (3) 密切关注5G网络设备和智能终端产品机会 (4) 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算力等前沿领域 (5) 投资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设施 (6) 加大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软件研发投入 (7) 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是较优选择 |